close

淺談資料類型企業內部資料和外部資料

          為了做生意,全世家每一家企業都在搜集資料。像是在銷售產品時,收集消費者資料以便做好售後服務;或是在製造產品時,收集品管資料以便做好製程改善;亦或是在人員訓練時,搜集學員的上課、考試資料以便做好人才培育。平心而論,蒐集資料是企業的天職之一。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跨國企業蒐集資料的廣泛與仔細程度。

          還記得,前總統陳水扁第一次參加總統大選時,他的競選總部首次推出「扁帽」商品。當時還沒流行起來,就有一家日本跨國的商社(姑隱其名)打電話來問我,可以在哪裡買到扁帽。我才剛回覆他們說,總部才推出不久,估計全面上市,起碼要一個星期之後。沒想到這家公司當下已經漏夜買了兩頂,隔天馬上連同樣品,材質與供應商名單快遞回日本。日本大商社蒐羅商業情報的速度,讓我瞠目結舌。

          企業所蒐集的資料,種類可以很多元,無論是實體的或是數位的,無論是文件或是電腦檔案,而拿來做行銷之用的,就屬「行銷資料」(顧名思義就是與行銷相關的資料)。

          一般來說,行銷資料的分類方式有以下幾種:1.內部資料與外部資料;2.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;3.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;4.研究資料。

          以下先說明內部資料與外部資料進行說明,之後再陸續介紹其他類型資料。

1.內部資料:

          與行銷較相關的企業內部資料,包括:銷售資料、顧客交易資料、產品服務資料、銷售人員報告、廣告支出相關的統計數據、運輸成本、與會計資料(會計損益表和不同年度的資產負債表)…等。內部來源的資訊取得容易,且收集時比較不會有財務負擔。然而,內部資料的搜集可能是個緩慢的過程(因為各單位的本位主義),但相對來說也比較準確和可靠。

          在蒐集內部行銷資料時,業務人員是一個重要的來源,因為他們直接負責銷售與推廣產品,並參與了解消費者的需求、動機、偏好和購買習慣。他們還可以回饋對產品價格,設計,包裝和尺寸的建議,了解消費者或經銷商對公司產品的反應。行銷經理可以指導業務人員如何收集資訊並做定期報告。而行銷資料科學也可以針對這些文字資料與數字資料進行分析。

          搜集消費者的原始數據非常重要。企業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樣本,進行產品價格、品質和使用經驗調查。這種收集數據的方法比較可靠,因為它建立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。

2.外部資料:

          與行銷較相關的企業外部資料包括:市場調查公司的研究報告、潛在顧客資料、政府資料…等。這些外部資料,可透過自行蒐集,或是透過下載、購買次級資料的方式來進行。

          在蒐集外部行銷資料時,經銷商與消費者是重要的來源。企業可以根據零售商對產品的需求收集寶貴的資訊,像是競爭對手的行銷策略…等。不過,有時因為經銷商未保留適當紀錄導致資料不足,或者經銷商不願「交心」給了錯誤資料,就可能導致資料失效。

        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在實務操作上,企業內部行銷資料經常會有「完整度」不足以及「使用度」不足的問題。「完整度」不足意指「不知道該增加哪些資料欄位」,以及「不容易蒐集到所需資料」。「使用度」不足則意指「空有資料,但沒有分析」,或是「只做簡單的分析」。而外部行銷資料則會有「沒有意識到應該要收集與分析」,以及「外包」費用昂貴等問題。以上這些問題,也成為企業在進行行銷資料科學專案時的瓶頸。

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生)、羅凱揚(台科大兼任助理教授)

arrow
arrow

    T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