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淺談資料類型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

在大數據時代,資料是企業的生財工具,我們先前已談過資料的許多類型,都是從資料的本質出發,但這一次我們從個別資料和累加資料的觀點著眼,又產生出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。

所謂總體資料(Macro Data)與個體資料(Micro Data)定義如下:

1.總體資料(Macro Data)

即使用者以「宏觀」的角度來看待的「大眾資料」。對總體資料進行分析稱為「總體分析」,是一種對「大眾集體行為」進行分析的方式。舉例來說,我們會統計居住在特定地理區域的「總人數」,再以年齡結構,性別和收入水準,算出各個級距的人數。它是一種由個別資料累加而成的概念。而如果以行銷來說,「區隔」行銷可以算是一種總體分析。

2.個體資料(Micro Data)

乃是採用「微觀」角度來看待「個人資料」。對個體資料進行分析稱為「個體分析」,是一種對「個人個別行為」進行分析的方式。以行銷領域來說,「一對一行銷」或「精準行銷」就是屬於個體分析。

舉個例子,美國人口普查局的「摘要性磁帶檔案(Summary Tape Files)」中,即包含各類的彙總數據,包括特定地理區域中具有各種特定屬性的個人總數資料。從某種角度來看,它們是一種彙總表格,此即為總體資料。然而,同樣在該局的「公眾使用微數據樣本(Public Use Microdata Sample,PUMS)檔案裡頭,則包含有原始普查的個人數據(其中已刪除特定個資,以保護受被訪者的機密性),此即為個體資料。

以下是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簡單的比較,如圖1所示。

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的比較.png

圖1  總體(宏觀)資料與個體(微觀)資料的比較

繪圖者:張庭瑄

以往企業的行銷,比較少注意到消費者的個體資料,只有在做「質性訪談」或者「焦點群體」訪談時,會聚焦到個別消費者。過去,企業通常以總體資料為出發點,大量生產相同的產品,促銷給普羅大眾。後來,消費者個人主義興起,客製化行銷的概念出現,廠商開始號稱產品是為顧客「量身訂做」。

不過,在這個階段,其實企業所做的只是「大量客製化」。舉例來說,國際車廠宣稱消費者可以在它的官網上自由選擇車型、款式、顏色,甚至是內裝的皮椅。儘管這樣的組合,已達到所謂的一對一行銷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,即便廠商的選擇可以排列出十萬種組合,對於其一百萬的汽車客戶來說,也只是平均不同的十個人,得到一種一模一樣的汽車,所以算不上是「完全客製化」。不過,企業這樣做,起碼看起來似乎比較有誠意。

大數據時代來臨後,讓一對一行銷的變得相對簡單,因為各類的行銷數據在交叉比對和運用之後,企業很容易抓到客戶的真實喜好,只要在生產端再加以變化,就可以精確瞄準消費者的胃口來做生意了。

了解以上資料的類別,有助於資料的收集。畢竟,擁有越多正確且多元的資料,將有助於企業進行行銷資料科學的分析。

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生)、羅凱揚(台科大兼任助理教授)

arrow
arrow

    T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