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科技發展促使大數據浪潮的出現

        從資訊載具演變切入,資訊科技發展至今,大致可以分成四個波段:第一波大型電腦主機(Mainframe Computer)、第二波的個人電腦(Personal Computer)、第三波的網際網路(Internet)、到了第四波,由行動載具(mobile device)才真正是掀起資訊浪潮的關鍵所在。如圖1所示:

科技發展促使大數據浪潮的出現.png

圖1科技發展促使大數據浪潮的出現

繪圖者:余得如

        大型電腦的誕生,開啟了第一波資訊科技的發展。接著個人電腦的發明,讓電腦由研究機構普及到個人。當第三波網際網路出現後,電子商務(Electronic Commence, EC)與社群媒體(Social Media)的浪潮陸續成形。到了第四波行動載具的世代,則擴大且加速了電子商務與社群媒體的發展,同時,也促使大數據浪潮的出現。

        紐約時報2012年的一篇專欄「The Age of Big Data開宗明義地指出,「大數據時代」已然來臨,無論在商業、經濟或者其他領域,未來決策的制訂將逐漸奠基於資料與分析,而非基於經驗與直覺。

       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(2012)也曾經打了個比方,大數據將會是未來的石油;馬雲(2015)也提出,未來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,而是大數據。這個比喻除了凸顯大數據的價值,將會像石油一樣珍貴外,也隱含著石油與大數據的構成,有些許相似之處。

        多數的地質學家認為,石油是由古代海洋動物與藻類的屍體所形成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殘留物質,成為了現今巨大的能源。到了大數據時代,數據主要來自於人類在生活上所留下的點點滴滴。這些各式各樣看似沒有過多價值的零碎資料,就散落在人們生活的各個地方。儘管這些零碎資料有機會成為人類最強大的資源,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,大數據就像石油一樣還埋在地表底下,有賴行銷資料科學家,將它們一一開採出來。而整個過程,除了要有專家、有設備、有技術,還要有創意與想法。

        舉個例子來說,2018年三月國內某家銀行在它舉辦的年度「大數據資料科學家競賽」,就首度將比賽分為「模型挑戰組」與「商業洞察組」,邀請對模型與演算法分析充滿創意和想法,以及有商業敏感度、充滿熱忱的學生來比賽。表面上看來,比賽是希望達到結合理論與實務的目的,但深一層來看,其實挖掘大數據石油的過程其實還是充滿挑戰,因為連金融業界本身都對大數不是很清楚,還得依賴年輕學子的大膽嘗試。

        大數據浪潮已經來臨,背後同時挾帶著巨大的機會與威脅。面對大數據浪潮,經理人必須做好決策,以確保企業能站在浪頭上,而非被浪潮所淹沒。

羅凱揚(台科大兼任助理教授)、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生)

arrow
arrow

    T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